小学五年级同学的忆清明手抄报作品,版面设计比较平衡,画画和文字部分合理搭配在一起。挺简单的清明节手抄报,没有什么难点,喜欢的同学可以试试看!
时间的脚步一天天走过,再过几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草长莺飞,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我们又可以像往年一样出去郊游、爬山、放风筝了,仔细一想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呢?
但是,我们不能只想着如何去玩耍,清明节的各种知识也是我们必须所掌握的。
今天我就来仔细说道说道这“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这么一听是不是觉得很笼统呢?其实关于清明节的来历还有一个凄凉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也感到伤心与惋惜呢,当然这也只是一个传说,至于故事的真伪这是历史学家们的事情,我们也就不需要太过认真去探究了。
故事讲完了,这次的推文也要到尾声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更加了解了我们的清明节呢?当然前面的“学习知识是为了显摆”一说法只是玩笑罢了,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识与涵养,如果能够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的传统节日,那么这就是我的目的便已然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