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同学的清明时节手抄报作品,主要以画画的方式分隔出版面,再添加上关于清明的各种习俗和知识等。简单易模仿的清明节手抄报,喜欢的同学也可以试试看!
清明节是什么
这一天
坟外的人在哭
坟内的人也在哭
都在诉求着
死的奥秘
和生的意义
在那片
长满青草的坟丘前
点一炷清香,植一株松柏
在丝丝细雨中,
与九泉下的先人们
诉说那些经年不散的心事
从尘世到天堂
从天堂到尘世
爱,始终沒有消亡
一点,一滴……
汇成了情的海洋
直到把春天淹没
冬至后的第一百零八天,仲春与暮春的交际,是清明节。
在中国,清明是传统节气,也是传统节日。这样“二合一”的称谓,在二十四节气中唯此一例。
如今的清明,是古时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合三为一的日子。《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当是时也,白昼继续变长,气候继续变暖,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而且,此时节常常伴有细雨,天地对万物的化育,被这个节气体现得生动明白。
浩荡的春风,已绿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草木,人们纷纷外出踏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原是说踏青的。此外,赏花、插柳、荡秋千等活动,在中国的各地欣欣然第进行。古时优秀的射手,也有“清明开弓射柳”的习惯。
然而,浩荡的春风,也使户外的火灾更容易发生。故而古人于此时禁火,只吃寒食,是颇为明智的风俗。
唐朝之前,清明与寒食并非一回事,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二日。从唐朝开始,二节合二为一。于是,吃冷食与禁火,遂成为清明的传统。
自然界的青枝绿叶,生自老根;人间众庶,源于祖宗。在这草木萌蘖的时节,中国人也秉承天人合一的永恒法则,慎终追远,祭奠祖先。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在此时节以最虔诚的心态,对各自的祖先进行祭奠与怀念。而继承与弘扬,自然便寓于其中了。中华民族,在这样的新旧传承、继往开来,永远保持着清洁而明净的青春活力。
祭祀。是一种礼。而一切的礼,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敬、净、静。于清明祭祖而言,便是应以恭敬之心,致洁净之祭,行安静之礼,达到肃穆真诚的效果。近年来,有人在上坟时放鞭炮,实在是愚者的妄行。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清明节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是一个节日或一个假期,更是中国人精神与文化的一次整理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