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群体意识和可贵革命精神,它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更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鲜明写照,即“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20世纪40年代,《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沂蒙山区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一曲传唱七十余年,成为沂蒙精神的典型符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视察时说,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每一个到过沂蒙山、听过沂蒙曲、见过沂蒙人的人,都会情不自禁想到沂蒙精神,这是她令人神往的魅力所在。
沂蒙革命史是一部厚重辉煌的壮阔画卷。正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沂蒙精神。
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作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精神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神奇魔力?
沂蒙根据地12年,让我们党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巨大魅力,也让我们党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施政模式。党把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作为自己的宗旨,带领人民群众翻身解放,使这里的老百姓认识了党、了解了军队,形成了勇往直前跟党走的精神,也就是沂蒙精神。
当年,延安一个电波传来,沂蒙人民义无反顾,不折不扣坚决执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山东军民不讲价钱、不讲条件,始终不渝、忠贞不二,对党绝对忠诚,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体现了信念的支撑,体现了强烈的组织纪律观念。
“随时代发展,在沂蒙精神丰富多彩的内涵中,有一个‘内核’历经岁月淘洗却不曾褪色,历经千难万险却不曾动摇,那就是对党和党的事业无比坚定的信念。”张文珍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八个字,表象上是一种结果、一种状态,实质上是一种关系。”临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刚如是说。“我认为重要的启示,就是始终不忘初心、践行党的宗旨。”山东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