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三国演义》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开始讲起,通过众多的历史人物和纷繁的历史事件,全面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囊括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外交、兵法、权谋、道德观念、哲学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书中四十多次战争的描写,不仅场面雄伟壮阔,引人人胜,而且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军事知识和战争经验。据说,《三国演义》成书以后,很快就被农民起义军的将领们视为军事教科书。
我们应怎样阅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原著共一百二十回,删节后的青少版共四十五回。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可以让你着迷。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以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1)细心品味,理解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三国演义》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和要求社会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小说继承了“拥刘反曹”的传统,把蜀汉当做全书矛盾的主导方面,把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作为小说的中心人物。通过对刘备仁政爱民、知人善任,关羽和张飞等忠肝义胆、生死与共,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及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仁君”、“贤相”,“忠义”、“仁爱”的歌颂,以及对奸邪凶残、掠夺成性的剥削阶级的谴责。理解了作者这种强烈的爱与憎,你才算初步读懂了这本书。
(2)善于思考,初步认识各种斗争的经验与智慧。
首先,《三国演义》描写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都是在长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具有极为可贵的借鉴价值。这些经验与智慧,集中体现在诸葛亮身上:隆中对、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凤、三气周瑜、八阵图、七擒孟获、空城退司马、木牛流马、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非凡智慧。其次,这部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全书描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其中许多战略战术的运用,都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以赤壁之战为例,周瑜巧用反间计,让曹操误杀了熟悉水战的蔡瑁、张允,又让庞统向曹操献上锁船之计,再用苦肉计让黄盖诈降,三计连环,打得曹操大败而逃。阅读时,同学们要注意体会斗争双方是怎样斗智斗勇的,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对社会、对历史、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
(3)认真体悟,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在叙事中,作者运用了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条线索等许多技巧,将百年间错综复杂的事件写得有条不紊,脉络分明,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在人物塑造上,作者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一系列的言行描写、细节描写,以及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性格。少儿版中仍保留有原著中许多精美的词句,要及时积累下来,便于以后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带着这几个关键点,让我们投入精彩的故事中去。
走进《三国演义》精彩故事
《三国演义》原著共一百二十回,删节后的青少版共四十五回。你已经读到哪个故事了?
第一回 桃园三结义
第二回 孟德献刀
第三回 三英战吕布
第四回 美人计
第五回 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六回 孙策占江东
第七回 辕门射戟
第八回 吕布殒命
第九回 煮酒论英雄
第十回 关羽降曹
第十一回 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十二回 千里走单骑
第十三回 官渡之战
第十四回 跃马过檀溪
第十五回 三顾茅庐
第十六回 败走汉津口
第十七回 舌战群儒
第十八回 草船借箭
第十九回 周瑜打黄盖
第二十回 火烧赤壁
第二十一回 刘备占荆州
第二十二回 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二十三回 气死周瑜
第二十四回 马超讨贼
第二十五回 截江夺阿斗
第二十六回 刘备取西川
第二十七回 单刀赴会
第二十八回 定军山之战
第二十九回 智取汉中
第三十回 水淹七军
第三十一回 大意失荆州
第三十二回 曹操之死
第三十三回 彝陵之战
第三十四回 白帝城托孤
第三十五回 诸葛亮南征
第三十六回 平定南蛮
第三十七回 诸葛亮北伐
第三十八回 空城计
第三十九回 再次北伐
第四十回 司马斗诸葛
第四十一回 星落五丈原
第四十二回 司马懿夺权
第四十三回 姜维北伐
第四十四回 司马昭灭蜀
第四十五回 三分归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