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如春节源于腊祭,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春节源于鬼节说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的习俗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庆祝春节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腊月二十三
1月28日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
传说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送灶王爷上天,
到除夕日再把灶王迎回来,供在厨房。
腊月二十四
1月29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腊月二十五
1月30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传说玉帝大帝会下界查访,
吃豆腐渣,以表自身清苦。
腊月二十六
1月31日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人们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
才能吃到满满的大鱼大肉。
腊月二十七
2月1日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
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
2月2日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
古人认为桃木乃是辟邪之木,
但如今却渐渐被红纸所代替。
腊月二十九
2月3日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祖先的崇拜,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
2月4日
大年三十:阖家除夕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大年初一
2月5日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
晚辈给长辈拜年,福星高照,
长辈给晚辈压岁,压住邪祟。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大年初二
2月6日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
亲眷人家去拜年,
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
2月7日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
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
2月8日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
灶王爷要查户口,
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
2月9日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
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
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
2月10日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
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
2月11日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
摊煎饼吃七宝羹,
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
2月12日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
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
2月13日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
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明,
人们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
2月14日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有天还有地,
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
2月15日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
深受压迫的女性,
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
2月16日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
元宵节将近,
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
2月17日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
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
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
2月18日
正月十四,
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
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
2月19日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夜照田蚕(神),
观颜色判断一年丰歉,
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历代诗人着力描写的重要内容。在这些诗章中,有记录各种传统习俗的,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有描写喜庆气象的,可谓五彩纷呈。
致酒行
唐代: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一生,很多时候抑郁感伤,焦思苦吟。一句“雄鸡一声天下白”,感伤之外别有张力。这一句总被后来人吟诵、引用。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代: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
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
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
岁夜咏怀
唐代: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我一年比一年不得意,新的一年又将会如何?回忆过去一起交游的朋友,现在活着的还有多少?我把闲居当作自由自在,把长寿看作补回岁月蹉跎。只有春色不管人情世故,在闲居的时候还来探望我。